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工程系成立于2000年,设有机械电子工程和工业工程2个本科专业,拥有机械电子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硕士点,以及机械电子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3个博士点。一个陕西省数字化特种制造装备工程技术中心。目前,全系共有教师36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6人,在读博士生40多名,在读硕士生80余人。
工业工程系教学实力雄厚。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拥有《电工学》和《机床数控原理及应用》2门国家精品课程及《先进制造系统》陕西省精品课程。电工学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机械电子工程与工业工程团队获陕西省教学团队称号。承担着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本科专业课程及全校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近年来,工业工程系先后主编出版各种教材专著30多部、多媒体网络课程2部、多媒体电子教案5部。曾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普通高校精品教材奖1项。
工业工程系依托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以陕西省数字化特种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支撑,以国防特种制造装备和生产与物流优化为研究重点,形成了生产与物流系统优化、质量与可靠性、特种制造装备、仿生机电及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4个研究方向,并在车间智能优化调度方法、重要度理论及其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特种机电装备研发、仿生机器人等方面具有学科特色。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防基础科研、总装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航空基金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共4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450万元,年均发表学术论文80篇,其中SCI/EI收录年均30篇;荣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1) 生产运作与管理
主要开展面向复杂生产过程的全局优化理论与算法、离散系统随机建模、实时信息驱动的生产过程动态优化、物联制造执行系统、主动式优化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应用方面,基于在先进的生产运作与管理取得的理论与应用成果,开展现代生产运作与管理理念、方法和关键技术在航空航天、大飞机、载人航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2) 特种制造装备研究方向
主要开展装备智能组态设计和机电耦合、开放式数控技术、国防特种制造装备关键组件技术与系统、运载装备综合电控技术等方面研究。
(3) 仿生机电及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方向
主要围绕仿生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仿生系统应用技术、检测系统及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研究。
(4)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向
主要开展医用高频脉冲电源技术、新型横向磁场电机与控制技术、专用航空微构件检测、生物组织有限元分析、生物组织参数检测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研究。
(5)质量与可靠性研究方向
主要开展系统重要度理论及其在质量和可靠性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系统综合重要度及外因重要度计算方法,先后在《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以及美国RAMS国际会议等可靠性领域权威期刊和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与国际可靠性领域知名学者:崔利荣教授(中国)、左明健教授(加拿大)、Gregory Levitin教授(以色列)、邢留冬教授(美国)开展理论合作研究工作。研发的装备维护分析工具及系统先后在成飞公司、沈飞公司、航空613研究所等企业得到了成功应用。
近年来,工业工程系承担了两项欧盟“Asia-Link Programme”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已与美国伯克利大学、加拿大Alberta大学、丹麦科技大学、英国斯詹斯克莱德大学、法国特鲁瓦科技大学、芬兰瓦萨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陕西省数字化特种制造装备工程技术中心
陕西省数字化特种制造装备工程技术中心成立于2008年,由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中心面向国家制造装备战略、国防特种制造装备以及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以现代装备制造及其数字化集成技术为核心,解决行业共性问题,推广先进装备技术产品化、工程化应用成果,为带动陕西省制造业,特别是航空、航天等陕西省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产业的科技进步和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成果,提高陕西省在数字化特种制造装备研发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目前,位于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的工程中心基地占地面积1014平方米,西飞国际设备工程总厂提供装备中试、测试实验和成果转化的场地200平方米,具有专职研发人员20名,硕、博士研究生50余人,设备20台套。
中心集成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类科技资源,实行“竞争、开发、流动、共享”的运行管理模式。自成立以来,在仿生机器人及特种制造装备等研究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了省部级奖3项;申请专利46项,其中获得授权25项;发表学术论文162篇,其中EI收录40余篇。
联系人:司书宾 联系电话:88494271
电子邮箱:sbsi197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