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2010—2011年度先进集体—工业设计系
设计之花心血凝聚,筚路蓝缕肩负重任
2010年,工信部联合教育部和科技部等十大部委发布了《关于发展工业设计的若干指导意见》,大力促进工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我校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系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良好机遇,积极进取,在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飞跃发展,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加强团队协作,完善梯队建设
注重营造团结协作、开拓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只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学科研团队,并于2008年荣获“三育人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团队带头人余隋怀教授被评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并作为少数获奖的高校代表之一荣获“2010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1年,工业设计团队两名青年教师分别赴国际知名的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以及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设计学院做访问学者,其中一名青年教师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为进一步完善梯队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建设
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坚持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并重,工业设计团队和工程制图团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2010年,工业设计专业正式批准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专业,并于2011年启动培养计划;同时做好我校唯一的艺术类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与西安美术学院合作进行课程建设;工程制图团队出版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程制图基础》及《工程制图基础习题集》,并于2009年复查通过“工程制图”国家精品课程。2011年,作为陕西省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工业设计专业作为我校今年三个获批专业之一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同时,工业设计系依托教务处与机电学院共同建设的基于人机工程的产品综合设计与开发实验平台、跨专业数码设计综合创新实验平台,积极组织工业设计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参加各类创新设计竞赛,将大学生创新竞赛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紧密联系、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产品创意实践能力。
推进学科建设,搭建创新平台
工业设计系现有1个工业设计博士点,2个硕士点,工业设计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质量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依托211三期新人新方向“数字化人机工效设计与仿真”、985工程“大型运载平台动力传输与控制技术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等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完善实验设备条件,搭建综合创新平台,加强了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研发能力。
2010年,申报设立了“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于2011年调整设立了国内首批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工业设计博士点、工业设计硕士点、产品造型设计硕士点顺利通过了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的备案论证。正如工业设计学科专业带头人余隋怀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中提到的:“尽管当前学科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但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努力!”
加强科学研究,参与型号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团队长期致力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人机工效设计仿真等领域的研究。十五以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十余项,在工业设计和CAID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名列前茅,出版论文和专著300余篇(部),获得各项设计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与此同时,学校还十分注重工业设计的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为制造业企业开展设计服务和新产品研发的技术支持,涉及航空航天、机床装备、交通工具、特种车辆、工业电器和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先后完成了工业设计和新产品研发项目近百项,形成了完善的科研团队和高效的项目管理措施。并先后成立了“西工大—东莞永强特种车辆创研中心”、“西工大-浙江富仕达多功能车研发中心”和“西工大-深圳工业人联合研发中心”等校企合作机构,探索出一套将现代工业设计理念与技术应用于企业产品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11年,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工业设计团队率先将现代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引入载人航天领域,完成了天宫一号的色彩与布局设计、舱载人机设备的工业设计、工效设计与评价、仪表与照明分析与仿真、交会对接软件交互界面工业设计等多项科研任务,大大提升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的工业设计和工效设计水平,并得到了航天五院总体部的高度评价。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等各类媒体均对工业设计参与载人航天型号工程进行了跟踪报道,工业设计团队青年教师也作为神舟八号工业设计任务参研单位代表,受邀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了“神八”发射的全过程。
同时,通过与载人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工业设计于2011年开始正式参与到我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型号工程中,承担了潜水器舱内布局设计方面的研发任务,真正实现了工业设计与航空、航天、航海的全面合作。
深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视野
作为香港蒋震工业慈善基金在国内设立的两家工业设计培训中心之一,西北工业大学蒋震基金工业设计培训中心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拥有了一批享誉世界的欧美日设计大师和兼职教授,通过专家培训和课程引进有效地提升了我国工业设计界的国际化水平,在业内享有盛誉,同时获得了陕西省和西安市的双引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0年,正式启动了与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台湾科技大学进行双联制培养计划。2011年,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联合承办了“A Chinese & British Workshop on Design and Design Education”国际学术会议。
西北工业大学2009—2010年度先进集体—微/纳米系统实验室
乘势而上——发展中的“微/纳米系统实验室”学科团队
“微/纳米系统实验室”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研究的单位之一。“十五”期间,依托“微/纳米系统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微机电系统与纳米技术”学科作为一个新兴、交叉、边缘学科被规划为西工大“十五”学科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该实验室被评审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已建设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成为国内唯一的以“微机电系统与纳米技术”为特色的重点学科,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借助国家国防大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教育大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飞跃发展。
建立了优良的育人平台
微/纳米系统实验室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微机电系统与纳米技术等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实力,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4人先后获校博士论文创新基金和研究生创新种子基金资助;1名博士生在研究生期间先后四次获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三好学生标兵”称号及特等奖学金;多人获应用材料和ASML奖学金;先后获省级优秀学位论文1篇,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篇。
面向全校学生建立了微/纳米“小精灵”创新设计基地,为我校对微/纳米科学技术有研究兴趣和具有创新设计方案与构想的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和技能的舞台。目前已承办了了四届全校微纳米小精灵创新设计竞赛,并承办、协办了全国MEMS应用大赛,共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是全国获奖数最多的高校,2009年一等奖获奖队员将我校代表中国大陆地区参加第一届微纳米应用技术国际大赛。
微/纳米系统实验室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开辟了学术论坛,并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增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促进相互了解,活跃了学术气氛;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国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微米纳米技术研究的最新发展及前沿技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贯彻“以人为本、精诚协作、顶天立地、求实创新”的团队思想
人才培养方面营造团结协作、开拓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了一只以中青年为骨干的研究梯队。在构建创新团队过程中,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崭露头角,成为了科研教学的中坚力量,有三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破格副教授两名。
在整个团队中已形成作风严谨、敢于拼搏、勇于创新、融洽默契、同舟共济的良好氛围,正是在团队精神的凝聚下取得了人才培养和学术水平双丰收的良好局面。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育创新人才
实验室坚持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并重、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十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2项)、863/MEMS重大专项8项、国防基础研究计划课题3项、省、部委基金18项、境外合作项目4项等在内的微/纳米技术及相关技术研究课题近40余项,科研经费连年递增(年均达400万元),这些科研项目均源于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除项目负责人外,主要参加者全部是研究生。
在教学中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与科研项目结合,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研究生培养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科研项目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生发表论文100余篇,SCI、EI等索引达40余篇,博士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影响因子高达3.35。
研究创新成果累累
实验室学科团队先后设计制作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机械陀螺;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微机电系统集成设计平台”、“MEMS集成设计工具技术与应用”,并通过了国防科工委组织的鉴定,被专家认为“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在多端口组件网络的系统级建模方法等一系列微机电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上,理论和技术方法上有创新,在设计思想和总体技术上达到了国际MEMS设计软件的先进水平”;“飞行器流动测控微系统技术”、“基于MEMS的主动流动控制灵巧蒙皮”研究成果被认为“主动流动控制领域在MEMS技术支持下的重要突破”,专家一致认为“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灵巧蒙皮的MEMS建模与系统级设计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完成了“微机械三维结构数字图像测量系统”的研制,并通过陕西省组织的鉴定,被专家认为“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微机械几何量的测量与分析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实验室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机械陀螺是“十五”标志性成果,成为具备微机械陀螺开发能力的国内少数单位之一。实验室先后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各一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西安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92篇;申请专利59项,授权32项。
有理由相信,随着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微/纳米系统实验室设备条件的日益完善,“微/纳米系统实验室”团队必将会蒸蒸日上,取得更多骄人的成绩,为我校建设成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国防科技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北工业大学2007—2008学年“三育人”先进个人龙朝茹
龙朝茹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垦垦,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为导师、学生服务放在第一位,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很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
一、认真做好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
机电学院研究生在读人数有1300多人,有10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龙朝茹同志作为机电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任务繁重。她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经常工作到晚上七、八点。为了加强教学与学籍管理,她勇于创新,在研究生院的网站不能对外,造成定向、委培的研究生不能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政策,使得学业完成困难。为此她专门为机电学院研究生开通2个教学管理公共邮箱,方便学生查询通知、课表等事宜。本学年她进行了课程教学调查,审核2007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236份,审核本年度博士生课程计划73份。审核博士生开题报告47份,审核硕士生开题报告、阶段考核表249份。审核硕、博研究生入学登记表295份,审核2005级硕士生毕业名单260人,组织研究生对个人信息核对,组织370位研究生拍摄毕业照,办理研究生离校手续,办理、发放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证、学位证276人。本学年全面修订了《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西北工业大学硕士授权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修订工作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质量评估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机电学院学科多,工作量大,时间短、任务重,龙朝茹同志按时完成了此项工作。
二、认真做好研究生学位管理工作
完成本学年2005级硕士研究生答辩工作,起草了《机电学院学位分会关于研究生发表文章决议》,组织21位同学的论文进行“盲评”。完成245位硕士研究生、52位博士研究生、24位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工作。组织召开了3次机电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受理了314位硕士、69位博士的学位授予工作,对已授学位的383人的答辩资料进行了归档(含学位论文)。
龙朝茹同志的岗位是上对研究生院各个科室,下对研究生和导师,是一个窗口。工作中她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导师的事,还是学生的事都是自己的事,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好评。
三、认真做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2008年研究生院对研究生培养体制进行改革,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她多次对导师进行摸底调查,给院领导提供可靠数据,协助领导制定相关规定。完成了机电学院《200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制定了《机电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录取办法》,帮助领导统计、计算、分配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指标数和计划内指标数,很好的完成了2008年机电学院硕士生的招生录取工作,录取硕士研究生222名。本学年进行了2次博士生招生工作,共录取博士生73名,组织了2008年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命题 、阅卷、初录和复试工作。接收新生档案135份,接待报考硕士、博士咨询。进行工程硕士招生宣传,组织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及复试工作。组织召开教育实验学院学生下学院动员会。
龙朝茹同志深知作为一名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需具备优良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为此,她十分注重知识的更新,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学习,在平常工作中注重工作研究,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的改革,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每当遇到问题时,她总是先调查研究,找出症结所在,然后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她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龙朝茹同志始终认为,“只要对工作有责任心,有一份服务教育教学的意识,就一定能做好本职工作”。她在工作、学习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任劳任怨,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面对领导的赞许,她只有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这都是我份内的事,是我应该做的”。
四、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龙朝茹同志本学年统计、计算了127位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指导工作量,对86位硕士生导师进行了年审,遴选了8位新导师。根据研究生院的分配原则,分配、调整、核对上报、下拨96位导师业务费。办理工程硕士学费、答辩费,教师讲课费、差旅费,工程硕士导师指导费。办理工程硕士班主任费与督导教师的督导费。完成学院职称评定与聘岗工作量审核38人 ,办理研究生助研费,对各类在校研究生进行人数统计,很好的完成了留学研究生推荐选拔工作,为航空宇航重点实验室评估提供准确统计数据,完成学院年鉴工作中有关研究生方面的统计工作,完成学院校庆制作画册中研究生部分的内容,建设了学院网站关于研究生的管理内容,等等日常工作 。
龙朝茹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和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注重科学创新、实事求是、秉公办事的工作原则,在管理上走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在日常工作的各个细节中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同志,关心他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西北工业大学2009—2010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宁方立
宁方立,现为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教师。1996年大学毕业后就留校任教,同时在职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努力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踏实肯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赢得了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了如下成绩:
一、班主任工作
2006年起承担我院05020606班班主任工作。班上共有26名同学。06级同学在入学后在我校长安校区进行学习和生活。当时长安校区初步建成,很多配套设备还不完善。对于刚离开家的新同学来说,心里难免有比较大的失落感。这种情绪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班主任从某个层面上讲,也是学生的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规范的引导者。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及辅导员同志的大力协助下,在大学一年级时,坚持每周都去长安校区,深入到学生宿舍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安全教育。并组织同学开展了篮球赛、乒乓球赛、演讲赛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特别是在2007年,组织全班同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向周至东楼小学的贫困学生捐款、捐物活动。并在周至东楼小学建立了教育实践基地,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通过这种的活动既加强的班级的凝聚力,更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还注意认真做好个别教育。班上有些从偏远地区来的同学。他们要么在思想上有自卑情绪,要么学习成绩较差。对于他们,我在思想上不歧视他们,在教育上,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优秀生,特别是那些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自认为学习成绩好,在思想上可以放松的同学。我一般会找他们单独谈话,并以宿舍为单位,开展“结对子”的活动。让宿舍中学习和表现较好的同学的主动去帮助这些同学。最终形成了团结互爱、努力学习的良好班集体氛围。
通过这四年的努力,我们班在学习成绩和思想教育方面全年级名列前茅。主要成绩包括:
1.发展了中共正式党员九名,中共预备党员三名。党员数目在全年级班级中名列前茅;
2.两名同学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各一次;
3.多名同学获得校级奖学金;
4.两名同学在国家级英语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5.多名同学在校级的数模竞赛、理论力学竞赛、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6.三名同学被保送到西工大攻读硕士研究生;
7.一名同学被保送到航天六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8.一名同学被保送到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9.四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
二、教学方面
机械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之一。在这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更需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一方面通过向团队内的其他老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类教学会议和培训。2006年8月参加了第八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并发表教学论文一篇。2007年9月参加了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联合举办的《高等学校机械基础系列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
目前主要承担面向全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年均教学工作量达到280学时。所讲授课程深受学生好评,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被评为自动化学院(带课学院)最受欢迎教师。
三、科研工作
在做好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未敢放松自己的科研工作。深知只有在学术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才能在教学育人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给学生讲授最新的科技知识,最终取得科研、教学工作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我目前主要从事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科研工作。近几年取得的成果包括:
1.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国际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EI索引6篇。
2.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3.主持校基础研究基金一项;
4.主持校青年创新基金一项;
5.主持横向课题两项;
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
7 .申请软件著作权三项。
西北工业大学2009—2010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于明玖
一、积极承担教学任务,推进教学改革
本人承担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理工、艺术两个方向)、研究生的多门专业课教学任务,包括人机工程学、设计软件基础、工业设计综合实验Ⅱ以及人机工效分析与设计、GUI设计技术等,同时还承担了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等多个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年教学工作量440学时。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具有良好的教风,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课堂上注重提高教学效果,并有意识地把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最新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同时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受到学生欢迎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此外在教学中还注意把各种生动实例引入理论讲授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寓教于乐,使学生对课程保持浓厚兴趣,能主动去探索和掌握知识,尤其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设计能力。
本人在承担的《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大胆探索,针对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由于目前国内缺乏合适的人机工程实验设备和软件,本人专门设计、组织编写了大量的人机工程实验软件。该软件在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尤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强调使用者与设计者之间的团队合作。该实验系统深受学生欢迎,对理论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同类型实验软件在国内还未见报道,该系列软件已获多项国家专利,也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实验经费。
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人曾担任两届学生的班指导教师,在此期间,为了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我积极探索育人规律、途径和方法,不断丰富教书育人思想的内涵,并将摸索得到的经验应用到实践中去。为了增进班级团结,我组织了各种班级文体活动,如班会、中秋晚会、小班足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以及节日互送礼物、开展记班级日记活动等,使整个班级的关系更加融洽,大家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所带班级第一学年结束时,我跟全班每一个同学至少单独谈话一次,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情况,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争取一定的经济补助。此外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我所带班级的专业更加注重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经常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际项目的设计研究,在课题组中为他们创造参与机会,组织他们参加国内外的设计大赛,为今后就业奠定设计实践基础。我所带班级有多人参加了数届中国机器人大赛,并获得了冠军和亚军(集体奖)的好成绩;获“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中获中国赛区一等奖、航空学院标志设计一等奖、国际数字高科技博览会金奖以及多次获得企业组织的设计奖项等。这些活动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设计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就业时也大大提升了自身机会,并且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此外,我还指导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作业的基础上申报国家外观专利,本人及所指导学生已获得国家外观专利20余项,其中本年度5项。
三、在日常教学事务与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中关注学生培养
作为工业设计系本科教学秘书,本人长期负责本系的本科生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无论是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分配,还是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分组,本人事无巨细,兢兢业业完成每一项任务,努力使选题既符合指导教师的特长,又满足选题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为全系教师和学生服务,并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本年度还配合系主任制定和修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尽管工业设计专业规模较小,但是设置了理工和艺术两个方向,这也给培养方案的修订增加了工作量。此外由于专业设在工科院校尤其是三航院校,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培养艺术类学生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这也给培养方案的修订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本人调研了大量国内外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整理总结了企业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反复调整每学期的周学时分配,经过大量调整和计算,终于完成了2010级培养方案的修订。
四、其他成果
本人在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不断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参与申请了多项陕西省及校级教改项目:“现代设计课程群的有机建构与创新”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金支持;“生态观工业设计教育研究”获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支持;参与本学期学院组织的西北工业大学“十二五”建设项目库申请规划,承担了有关人机工程实验平台项目的撰写工作;主编教材与讲义2本,参编3本,其中本年度2本,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篇(EI检索:20101212788725)。
本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主动承担教学任务,为人师表,积极参与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在“三育人”工作中为本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